1.幼兒園是對( )歲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專門機構。
A.0~3
B.0~6
C.3~6
D.6
2.世界上第一個明確提出“教育心理學化”口號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齊
B.盧梭
C.夸美紐斯
D.福祿貝爾
3.1881年,法國通過《費里法案》,提出國民教育的三個原則:“免費”“( )”“世俗化”。
A.強制
B.公立
C.義務
D.社會化
4.我國于( )年正式頒布《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
A.1994
B.1995
C.1996
D.1997
5.多半建于城鎮(zhèn)、農(nóng)村,附設在小學,作息制度仿照小學進行的學前教育機構是( )
A.幼兒園
B.托兒所
C.托幼園所一體化
D.學前班
6.提倡“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jīng)驗的改造”的教育家是( )
A.盧梭
B.杜威
C.陶行知
D.福祿貝爾
7.兒童開始能辨別前后是在( )
A.2、3歲
B.4歲
C.5歲
D.7歲
8.( )提倡把兒童所應該學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完整、系統(tǒng)地教授兒童。
A.吸收的心智
B.整個教學法
C.全面教育
D.教、學、做合一
9.1907年,( )在羅馬貧民區(qū)創(chuàng)設“兒童之家”,招收3~6歲的幼兒。
A.杜威
B.蒙臺梭利
C.維果斯基
D.皮亞杰
10.《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規(guī)定:在幼兒園,幼兒每日的戶外活動時間不得少于( )
A.1小時
B.1小時半
C.2小時
D.2小時半
11.對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的嬰兒進行行為研究時常用的方法是( )
A.實驗法
B.觀察法
C.測驗法
D.問卷法
12.小朋友聽到老師講《西游記》的故事,仿佛看見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情景,這是( )
A.邏輯思維
B.創(chuàng)造思維
C.綜合想象
D.再造想象
13.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是( )
A.3歲以前
B.4歲以前
C.5歲以前
D.6歲以前
14.嬰兒的喂養(yǎng)過程應注意( )
A.應過量喂養(yǎng),使嬰兒肥胖
B.0~6個月大的嬰兒人工喂養(yǎng)優(yōu)于母乳喂養(yǎng)
C.喂養(yǎng)過程是建立親子關系和依戀關系的重要時期
D.無論人工喂養(yǎng)、母乳喂養(yǎng)方式,科學喂養(yǎng)能促進嬰兒生長發(fā)育,與心理發(fā)展無關
15.當刺激多次重復出現(xiàn)時,嬰兒好像已經(jīng)認識了它,表現(xiàn)出和新異刺激不同的反應。這是( )
A.條件反射
B.重學記憶
C.習慣化
D.有意記憶
16.精確地辨別細致物體或具有一定距離的物體的能力,也就是發(fā)覺一定對象在體積和形狀上最小差異的能力是( )
A.視覺敏度
B.顏色視覺
C.精細視覺
D.以上說法都不對
17.教育法律規(guī)范的結構不包括( )
A.法定條件
B.道德規(guī)范
C.行為準則
D.法律后果
18.下列不屬于桑代克提倡的學習原則的是( )
A.準備律
B.練習律
C.效果律
D.補償律
19.兒童性別角色發(fā)展的( )的特點是:自我中心地認識性別角色。
A.第一階段
B.第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