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經(jīng)常有較多的人逗孩子玩,逗他發(fā)音、說話,玩得愉快活潑。
。2) 接觸孩子的人態(tài)度必須親切、友好、和氣、使孩子開心而絲毫不畏懼。
。3) 陌生人接觸孩子不能心急,要逐步接近,使他有一個適應過程。急于表示親熱,強迫抱他,反而使孩子害怕。
(4)接觸嬰兒的成年人或大孩子要嚴禁嚇唬嬰幼兒,也決不準取笑孩子,不能開過分的玩笑。開過分的玩笑或者使孩子害臊、怕羞、膽小,或者使他放肆,沒禮貌,都會產(chǎn)生不良后果。
(5)成年人應十分尊重孩子,家里來客人要帶孩子一起接送,客人要與孩子問好、再見、禮貌相待。不要強迫孩子叫人(禮貌地稱呼),只要家長熱情示范,適時鼓勵孩子,孩子就會大方叫人。不可在客人面前勉強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強迫,是對孩子不尊重,反而使他不大方,不禮貌。
。6) 要經(jīng)常抱孩子,牽孩子到鄰居家串門,鼓勵他自由談話(注意,還是不能嚇唬他或取笑他)。以后他就會自由串門,跟鄰居的阿姨、叔叔、伯伯、嬸嬸、奶奶搭話,談家常了。二三歲的孩子能串門搭話,是不簡單的重大進步。
。7)家長要鼓勵孩子拿自己的糖果請客人吃,當孩子請客時,客人應適當吃一點,并謝謝他。假若像有的人那樣,向孩子要東西吃,“考驗”一下,然后再還給他。假若像有的人那樣,向孩子要東西吃,“考驗”一下,然后再還給他。這樣引導,似乎孩子也很“大方”,把喜歡的糖果“給”別要,而當別人真的收下時,他又哭又搶,這不是培養(yǎng)孩子的虛偽嗎?
。8)要讓孩子經(jīng)常跟別的小朋友玩,共玩具、做游戲、鼓勵他們友好相處,相互關心。如看見小朋友摔跤了,就連忙去扶起來,幫他揉揉摔痛的地方。孩子不在交往中是培養(yǎng)不起這種品質(zhì)來的。
。9)孩子上托兒所、幼兒園之前,一定要常帶他去那個托兒所或幼兒園玩耍,與老師和小朋友快樂友好地接觸,使孩子熟悉那個環(huán)境,不覺陌生和拘束,并喜愛在那里玩耍。這樣當孩子真的上托兒所、幼兒園時,他一天也不會哭,心理發(fā)展就占了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
如何改變孩子內(nèi)向膽小的性格,提升交往能力,不僅利于發(fā)展語言,豐富知識,鍛煉獨立性,增強自信心,健全人格,而且孩子心靈美也是在交往中發(fā)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