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狀元,不要先強調讀書方面的能力,因為孩子的成長是全面性的。
在鼓勵孩子的同時,也別忘記自己的能力和貢獻,發(fā)揮你的專長幫孩子學習,讓孩子切實的感受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努力的學習,認真的生活,相信必可增進親子情誼,收事半功倍之效。
(五)避免說令人沮喪的話
言語常反映出個人的態(tài)度,有些話不但不具有鼓勵的作用,反而使人感到沮喪、灰心或失望。比如說,我們常說:“我不能……”“我無法……”,而實際上是我們有能力去做,但不愿意去做。這里“我不能”的意思是“我不愿意”,雖然有些事的確是我們能力所不及的。孩子會說:“我不會寫作文”,“我不想和某人和好”,這種“我不能”的背后,常有其目的,可能是需要別人的幫助,甚至以無助的姿態(tài)出現。另一種則可能是缺乏信心,害怕失敗,寧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不敢面對挑戰(zhàn)。下面就列舉出易教人沮喪的話供參考:
1.不要接受“我不能”的遁詞
從現在開始停止接受“我不能”的游戲,想一想,只要我愿意,我就能;問一問:我愿意嗎?當父母察覺到孩子在玩這游戲時,不要接受這種求助的眼光,告訴他,你相信他的能力;告訴他:不要以“我不能”來推卸責任;告訴他:什么是“我不能”,什么是“我不愿意”。
2.拒絕以“我試試看”為退路
通常一個人說“我試試看”時,他會在萬一他失敗時說:“至少我試過了”,或者是“我早知道不會成功的”之類的話。那表示他沒有信心,父母要避免用這種態(tài)度來教育孩子,要鼓勵孩子說:“我愿意”,而不是“我試試看”。
3.不要說逃避責任的話
還有一類常碰到的話:“都是他害我……”“他使我……”也是令人沮喪的,當父母說:“都是他惹我生氣的”時,表示他把責任推給孩子,雖然是孩子的行為產生父母的生氣,但父母有權決定要不要生氣。同樣的,當孩子告訴你是哥哥、姐姐把他弄哭弄生氣時,你不妨反問他:“哥哥怎么這么有能力來使你生氣!”然后再和他討論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言行負責。
(六)從自我鼓勵開始
鼓勵自己和鼓勵別人同樣重要,如果父母對自己沒有信心又怎能給孩子信心呢?所以父母們都應該具有相當的勇氣,相信自己能改變、能鼓勵孩子,并身體力行。做計劃時,切記要先設定近程可行的目標,一步一步來。千萬不要期望太久太遠的事,免得容易失敗?梢韵扔媱澮恍瞧趦瓤筛淖兊摹⒖赏瓿傻,等到完成之后再作一檢討,進行下一計劃。
要成為稱職愉快的父母,并不是為了要得到別人的稱贊,也不可能樣樣做得盡善盡美,也許仍然會有失敗或沮喪的時候,孩子也可能仍會出現犯錯的行為。但是,只要真誠的、持之以恒的鼓勵自己,發(fā)揮愛心和耐心,孩子自然會感受到這種支持的信息,學習到責任心和價值感,走向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再次提醒,從現在起不要說“我不能”,不要說“我試試看”;要說“我愿意”,要說“我開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