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告訴他哪種做法是正確的,給他提出建議。比如,畫畫應(yīng)該是在紙上而不是在沙發(fā)上、墻上或是其他的地方。還有一個辦法,即在糟糕的事情出現(xiàn)前做好防范,如事先在一面墻壁貼上白紙,向孩子說明只能在這面墻紙上畫,其他的墻不可以,因為上面沒有貼紙,這樣,麻煩可能要少得多。
您的堅持讓孩子看到結(jié)果
5歲半的苗苗喜歡畫畫,她的作品還獲得過幼兒繪畫比賽一等獎?勺寢寢岊^疼的是,她畫完畫從不收拾筆和畫;至于看過的書,更是東扔一本西扔一本,床上、桌子上、沙發(fā)上隨處可見。
其實,從苗苗4歲起,媽媽就教她送“玩具回家”、把畫筆裝進盒子、將書放回書架,為此還在她的房間里專門開辟了玩具角、購置了兒童書架。但苗苗幾分鐘之后就把媽媽的話忘得一干二凈。起初媽媽一次次地提醒,并跟她一起收拾,但苗苗還是沒能把媽媽的這一教誨銘記在心。同一句話一天要重復(fù)多次,媽媽說得連自己都煩了,索性自己做。結(jié)果是,苗苗的“殘局”全部由媽媽來收拾。
孩子為什么這樣做
四五歲的孩子大多給人“沒腦子”的感覺,父母的話在其頭腦里幾乎不留什么痕跡,所以不能指望什么事情和她說一兩次就能記住。而且,幼兒期的孩子自制力比較薄弱,好奇心又特別強,對一件事情專注的時間不長,往往來不及“善終”就去開辟另一個“戰(zhàn)場”了。
為父母支招
對于孩子的我行我素,父母一定要告誡自己:每個好習(xí)慣的養(yǎng)成都需要父母反反復(fù)復(fù)的提醒和無數(shù)次的示范。有了這個心理準(zhǔn)備,您才有可能在“忍無可忍”、“堅持不住”的時候說服自己“再咬咬牙,就能渡過眼前的難關(guān)。”同時,要注意方法。比如,苗苗媽引導(dǎo)苗苗收拾好物品后,趁熱打鐵夸她愛整潔、有秩序,使她產(chǎn)生“我很能干”的感覺,有了這種自信,她就能逐漸把事情做好。
鼓勵也需要持之以恒
每天從幼兒園回來,曉曉都興奮地把她折的官帽、皮球、手表、酒杯或自制四五頁的小畫書給媽媽看。起初媽媽夸她“很能干”,“做得真不錯”,“照這樣下去,會越來越好”?扇站锰扉L,曉曉沒折出更新的東西,小畫書上除了小雞、小鴨、鸚鵡,也沒見著新的面孔。不過,她的折紙作品比以前更精致了,小畫書中的故事也更豐富,從原來的四五頁變成了十幾頁,小動物的神態(tài)也生動多了。遺憾的是,媽媽忽略了曉曉的進步,而是指責(zé)她每天做同樣的事情沒意思。漸漸地,曉曉不折紙也不做書了。
孩子為什么這樣做
沒有一位父母不鼓勵孩子,但能做到持之以恒、事事以鼓勵為主的父母卻很少。說到底,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太高,過高地估計了孩子的能力,他們希望孩子每天的進步都是突飛猛進的,否則,就認(rèn)為他的努力沒有價值,并把這種負(fù)面情緒毫無保留地傳達(dá)給孩子。父母耐心的喪失,導(dǎo)致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和學(xué)習(xí)興趣日漸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