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孩子和外國孩子最大的不同在哪里?”也許提到這個問題,許多的人都會異口同聲的回答:“獨立性、勞動態(tài)度……”。所以也就一直有著“中國孩子抱大,美國孩子爬大”;“外國孩子比中國孩子動手能力強等”的說法。
據一些抽樣調查表明:七成以上的父母看重的是孩子的學習,而關心孩子勞動的父母僅占二成不到。許多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認為只要學習好了,將來就能出人頭地,別的什么活兒也不用你來干。他們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而且碰到老師開口問的是:我的孩子學習得怎么樣?排在第幾名?很少有過問孩子的自理能力,勞動態(tài)度……
其實勞動技術的教育與科學教育同樣重要。因為科學教育培養(yǎng)的是認識能力,而勞動技術教育培養(yǎng)的是創(chuàng)造性實踐能力,后者顯然要以前者為基礎,但卻是前者的綜合與創(chuàng)造性運用,而后者要比前者復雜得多。實踐表明,勞動技術教育可以讓孩子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和創(chuàng)造,同時勞動對于健康人格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勞動的時間越長,其獨立性越強,也有利于形成勤勞節(jié)儉的品德。這對于將來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有用人才是非常有幫助的。
美國哈佛大學曾對一個地區(qū)的400多名兒童做過一項長期的跟蹤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以后的失業(yè)率為1∶15,犯罪率為1∶10;愛干家務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他們的離異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較低。
國內的父母如何教孩子做家務
你也許不相信,日本兒童最熱門的游戲場所是“廚房”;書店最熱銷的書籍是“兒童料理食譜”;百貨公司家電部門當紅的是“兒童專用櫥具”;電視臺正叫座的節(jié)目是NHK的“兒童烹飪”,“廚房育兒”儼然成為日本兒童最時髦的休閑活動。那么日本為什么興起教子干家務的風氣呢?這股風氣的興起來自社會各界的推波助瀾,包括幼教界、媒體、社會學家、烹飪學校及兒童產品廠商,他們都在大力鼓吹做家務對小朋友和家庭的好處。它不僅讓孩子們明白了勞動的重要性,而且還享受到勞動帶來的樂趣。到了周末,中國的年輕媽媽們不妨學學日本人的做法,讓我們的孩子也“攻占”一下廚房。
在德國,人們早已注意到勞動對孩子的重要性,他們甚至把孩子的勞動義務明明白白寫到了法律里: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6歲-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間、到商店買東西;10歲-14歲的孩子要在花園里勞動、洗餐具、給全家人擦皮鞋;14歲-16歲的孩子要擦汽車和在花園里翻地;16歲-18歲的孩子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間大掃除。
其實在世界的許多國家,讓孩子做家務已經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在美國,孩子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是1.2小時,在韓國和英國分別達到每天0.7小時和0.6小時,在法國0.5小時,日本也有0.4小時,回頭看看中國,孩子每天家務勞動的時間卻連0.2小時都不到,只有區(qū)區(qū)的11.32分鐘!
其實“做家務事”是每個人最低限度的生活能力,也是增進家庭生活的情趣、建立兒童人際關系的基礎。日本人認為,家務事能處理得好的男人,人際關系絕對不會太差,會做家務的人更自信。能做家務事、做好家務事,是一門需要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