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有尊師重教的美德,但發(fā)生在21世紀課室內(nèi)外的這兩種對比鮮明的現(xiàn)象卻不得不讓人深思。
用禮物來加強學生和老師的關(guān)系,不利于師生感情的建立。
在傳統(tǒng)視角中,校園的符號就是——書聲瑯瑯、清貧奉獻。但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社會上的美與丑也同樣在學校這面鏡子里反映出來。
在廣州、深圳、珠海、中山,這種情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在父母尷尬的同時,老師也尷尬著。
廣州某小學的張老師說,很多時候父母來送禮都隱含“索取”在里面,他們或者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照顧”,或者希望孩子有個“一官半職”。
在深圳,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父母說,自己每年都要花一筆錢在給老師送禮上。當記者問到為什么要給老師送禮時,他回答道:“我不能讓自己小孩子吃虧,這樣做沒辦法啊,小孩也會纏著我們給老師買禮物啊,現(xiàn)在很多小孩都搞攀比,禮物一個比一個上檔次,只有買好禮物,我們才能‘交差’!”無奈之情,溢于言表。
不少老師們表示,在很多時候,他們會收到父母和學生們送來的禮物,雖經(jīng)百般推辭,但有時用盡渾身解數(shù)都推不掉的,沒有辦法只有收下。
深圳某學校的吳老師坦率地說,今年教師節(jié)收到了18件學生送來的禮品,這些禮物也是他的心理負擔,“自己覺得不對勁兒,但是不收又覺得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用禮物來溝通學生和老師的關(guān)系,既不合適,又不利于師生感情的建立。”廣州某中學的李老師用這樣一句話給此類事件下了個結(jié)論。
如果學生在孩提時代就以為“厚禮好辦事”,從某種角度看,是給了成人社會一記響亮的耳光。
今年是我國第20個教師節(jié),從十年浩劫對知識的摒棄到知識經(jīng)濟時代對教師的尊重,我們經(jīng)歷了風雨與艷陽,但眼下校園中這“一正一反”的風氣,又給我們敲響了一記警鐘。
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學生或父母要是出讓了自己的某種利益,那么在其心理上,總是有期待的,這種期待可能是“讓自己孩子不吃虧”,或者是希望得到老師的“特殊照顧”等等。
廣東省中小學德育研究會副會長林偉健感慨地說,尊重知識、尊重老師是青少年的基本品德。但如果社會、父母不能適當引導,走到“金錢驅(qū)動”的反面去,則是時代的悲哀。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應用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張敏強教授分析,對老師而言,重要的是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收到學生的自制卡片、花籃之類的禮物,是對自己工作的一種肯定和回應;而對學生而言,自己的禮物被老師收下,不止是對自己的認可,也是對師生感情的一種肯定;對雙方而言,這都有著正面的意義。
但學校又是社會的雛型,一旦被玷污將會影響一代人的成長。如果學生在孩提時代就以為“厚禮好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