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會,F(xiàn)在獨生子女居多,平時放學了也是各自回家,少了以前小伙伴的樂趣。在這種小型的聚會上,孩子們打成一片,玩得可開心了。有時候,小凌和同事們還預先策劃好,讓每個小朋友準備一個小節(jié)目。聚會的時候,搭個臨時舞臺,父母們是觀眾,孩子們是臺上的Super star。這樣的“節(jié)日特別活動”特別受女兒雯雯的喜歡,每到節(jié)日,雯雯就迫不及待地催著小凌,要和小朋友們再相聚。
“有時候,同事們湊不到一起,我也會和丈夫一起給孩子安排點共同的活動。像是去公園騎腳踏車,在家里一起看看老照片冊,唱唱歌,做游戲,看卡通目等等。”小凌這樣說。“平時,大人忙工作,孩子忙學習,說實在的很少有聚在一起的時間。所以節(jié)日里我一定會抽出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讓孩子喜歡過節(jié)。”
這樣,孩子會把節(jié)日看作是一次家庭集體活動的好機會,這樣的禮物也同樣會受到孩子的歡迎。對他們來說,節(jié)日就不再意味著“開口要禮物”了。
教會孩子“給予”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過于以自我為中心,言語間離不開一個“我”字。這也不能完全責怪子女,因為長總是傾向于“給予”,孩子卻一直處于“得到”的一方。過年過節(jié)孩子們也都想著“我要得到什么”,“我會獲得什么”,卻不知道“給予”也是一種樂。
東南亞的這次海嘯災難,受難者超過15萬人,還有更多的流離失所。不少街和社區(qū)也舉行了捐款的活動。父母可以給自己的孩子講講海嘯是怎么回事情,帶著孩子看一些災區(qū)的新聞和電視,讓孩子對海嘯、對難民有直觀的認識。最重要的是,告訴孩子:“我們可以給予他們幫助。”帶著孩子去捐助點,讓孩子親手為災區(qū)捐款。
在節(jié)日里家長們可以教會孩子送品給長輩和小朋友,讓孩子獲得“給予”的樂趣。父母可以建議孩子從自己的壓歲錢里抽出一部分,作為送禮物的經費。問問他:“你覺得想要送禮物給誰?”家長還可以做一些提示:“過去的一年里,誰給了你很多幫助?”讓孩子懷著一顆感激的心,在新年里為親人和朋友送上自己的小禮物。
在選擇禮物的時候,教給孩子根據(jù)需要,選擇禮物。像爺?shù)睦匣ㄑ坨R摔壞了,需要一付新眼鏡;小姨愛聽古典音樂,為她買一張CD,她一定會喜歡等等。家長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購買禮物,一起包裝禮物,到親友的手中,讓孩子全程參與到給予”的過程中來,享受給予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