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入園初期,“哭鬧”是典型的情緒反應,它令家長們心痛焦急、萬般無奈;更使幼兒園老師手忙腳亂、一籌莫展。在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中曾指出:“幼兒具有對家庭的依戀情緒。”也就是說從幼兒出生到入園之前,都是在熟悉溫暖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生活的,因此幼兒園對于幼兒來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環(huán)境,對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不安全感、恐懼感是導致幼兒哭鬧的最根本原因。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幼兒減輕哭鬧、盡快適應幼兒園的學習生活呢?從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總結了五法:
一、提前熟悉法
所謂提前熟悉法就是讓幼兒在入園前提前熟悉幼兒園。家長經(jīng)常性的帶幼兒到園內(nèi)玩耍,看哥哥姐姐們在幼兒園怎么樣生活的,問幼兒想不想和他們一樣唱歌跳舞、念兒歌、玩玩具、講故事,帶幼兒參觀教室,指給幼兒看一些漂亮的墻飾畫,告訴他們是老師畫的,幼兒園老師最喜歡小寶寶。使其對幼兒園產(chǎn)生向往之情,對老師產(chǎn)生一定的依戀情緒,這樣,在相對熟悉的環(huán)境中,幼兒就不會感到特別陌生、恐懼。
二、表揚鼓勵法
幼兒一旦入園開始集體生活,老師就要注重個體差異,對不同性格特征的幼兒分別對待。如對一些性格溫柔、膽小、乖巧的幼兒采取表揚鼓勵法,用親切的語氣告訴他們:“你們是老師的乖寶寶,上幼兒園不哭不鬧,真能干,老師喜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喜歡。”準備一些小紅花、小玩具、小圖書、小糖果等獎給他們,這樣可以使部分幼兒安靜下來,對哭鬧的幼兒也起到一定的榜樣作用。
三、事物吸引法
用一些能夠引起幼兒興趣的事物轉移注意力。比如:新奇的玩具、新近熱播的動畫片、幼兒熟悉的音樂、好玩的游戲等,讓他們被這些事物所吸引,緩解、淡化分離的焦慮和痛苦。允許幼兒從家里帶自己喜歡的玩具,以減少對幼兒園的陌生感。此外,教師在開學前可創(chuàng)設一些新穎、有趣、童真的環(huán)境,比如“一家親”墻飾,內(nèi)容為爸爸媽媽寶寶相親相愛的圖片,相對應的下方貼上老師與小朋友相親相愛、做游戲的圖片。讓幼兒知道在家里爸爸媽媽最親,在幼兒園老師就最親,以縮小家園差距,彌補幼兒的情感空白。
四、哥哥姐姐幫助法
還有些幼兒,情緒會特別激動,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接納老師,對老師給予的任何幫助都不理睬,因為他們認為老師是產(chǎn)生這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因為老師才讓自己和親人分離,才讓自己痛苦不已。為了縮小幼兒這種心理差異,我們可以讓幼兒園大班的哥哥姐姐來陪伴,讓他們和幼兒做做游戲、講講故事等,這是因為他們在年齡上相差不大,相對于教師來說他們更容易與幼兒接近相處,(而且有一部分幼兒本身就有哥哥或姐姐,在家也是哥哥姐姐帶大的)。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幼兒與幼兒之間容易溝通的優(yōu)勢進行安慰幫助。
五、泰然處之法
美國心理咨詢專家帕蒂惠芙樂《傾聽孩子》一書中說道:“要理解孩子對哭的需要”“哭泣是愈合感情創(chuàng)傷的必要過程”。也說是說,對于極個別采取蠻橫、極端手段(如在地上邊打滾邊哭,對自己或老師進行攻擊)的幼兒要理性的對待。因為正如帕蒂惠芙樂所說的:他們“需要哭”,當什么辦法都不管用的時候,不妨試試“泰然處之法”。所謂“泰然處之法”并不是不管不問,任有他對自己對別人進行傷害,而是在保證幼兒和自身的安全前提下,進行“理性”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