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勵常常比懲罰更有效(3)
媽咪愛嬰網(wǎng) m.hltdp.com.cn 2007年05月11日 21:34:54
給孩子造成錯覺,孩子往往形成了一個“我每做一件事情,都應該有個獎品”的聯(lián)想。很簡單,孩子偶然倒了一次垃圾,媽媽為了感謝他,給了他5毛錢。在一個星期內(nèi)似乎獎勵起到一作用,因為孩子每次都去倒垃圾。但他的心理發(fā)生了變化,他將倒垃圾與5毛錢緊緊聯(lián)系起來。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如果媽媽偶然忘記給錢,孩子會覺得不公平,當然不會再倒垃圾了。一旦發(fā)生這種情況,媽媽可能要給他1元錢才能重新強化他的倒垃圾行為。其實在這里,物質(zhì)獎勵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而物質(zhì)獎品,是有不同級別的,而且對孩子的意義也不同,因此有的獎品就完全失去了作用。也許到了某一天,孩子會覺得5毛錢太少,他覺得沒必要為了5毛錢去倒垃圾。父母可以層層加碼,但如果真是這樣做的話,獎勵也就失去了意義,獎勵恰恰鼓勵了孩子的不良行為(以拒絕倒垃圾來要挾,企圖得到更多的利益)。
不恰當?shù)莫剟畈槐憩F(xiàn)為父母在孩子做出某個行為之前的許諾。很常見,比如孩子賴床不起,媽媽說:“寶寶快起床,你要是現(xiàn)在起床,媽媽給你兩塊巧克力!焙⒆悠鸫擦耍玫絻蓧K巧克力。我敢保證,第二天孩子更要賴床,困為是媽媽教他的,賴床就有巧克力吃。濫用獎勵,強化了孩子的不良行為,走向父母期望的反面。原則4:獎勵要具體父母對孩子的鼓勵贊揚,言辭要具體準確,指向要清晰,切忌概括籠統(tǒng)。例如:寶寶開始自己學著穿衣服了。媽媽A豎起大拇指:“寶寶會穿衣服啦!真棒!”媽媽B豎起大拇指:“寶寶真棒!”媽媽A的大拇指讓寶寶知道為什么會獲得贊揚,就會加強自己穿衣服的興趣。媽媽B則是籠統(tǒng)贊揚,使孩子不知所指,就會弱化鼓勵的效果。媽媽A的贊揚公正客觀,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也讓孩子明白了什么是要堅持做好的行為,孩子會自然地以此為標準。媽媽B的贊揚夸張不實,可能誤導孩子,使孩子對自己的認識不足,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反而可能導致任性和自負等不良行為的發(fā)生。謹記:應該夸獎孩子的具體行為而不是抽象的行為?洫劦膽呛⒆拥男袨、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果,而不是孩子的情感。夸獎和獎勵是教養(yǎng)孩子的最好方法之一,教子有方的父母會尋找一切機會使用它,因為他們懂得正向強化要比逆向強化更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下面這段小亨特和媽媽的對話,或許會給我們一些啟迪和提醒。媽媽去洗漱間時,看見兒子亨特的牙刷又在漱口杯外面,便叫他:“亨特,你怎么又把牙刷放在外面了?我不是對你說過牙刷用后要放到杯子中嗎?“亨特正在擺弄自己的玩具,聽見媽媽的話心不在焉地回答道:“知道了。”媽媽看見兒子并未在意,便想加強一下“訓導”的效果:“亨特,你過來一下。”“干什么?”亨特很不情愿地放下玩具走了過來。“把牙刷放進漱口杯里!亨特很快地放好牙刷,轉(zhuǎn)身就走。“以后要記住!眿寢屧俅螐娬{(diào)。“知道了!第二天,亨特把牙刷放到杯子里,但母親并沒有在意。到了第三天,牙刷又出現(xiàn)在了桌子上。“喂,亨特,你又忘了把牙刷放回去,怎么搞的?”“我以為你忘記了!焙嗵卣f道。“為什么說我忘記了?”母親親疑惑不解。“因為昨天我把牙刷放回去了,你什么都有沒有說呀?!”當孩子做錯事時,我們常常毫不含糊地指責,但當他們糾正錯誤、做出好的行動后,我們卻往往疏忽了對他們付出的努力的肯定,這樣,孩子往往會失去鞏固自己的成果的興趣。讓孩子在愉悅中學會好的行為比在受責備的不快中學習好的行為要容易得多。這就是正向強化,即獎勵和夸獎,比逆向強化更加被聰明的爸爸、媽媽所推崇的秘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