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對寶寶在語言習得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過于較勁也是爸爸媽媽常犯的一個錯誤。事實上,寶寶在學說話和認讀漢字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不準確的發(fā)音和認錯字的現(xiàn)象是非常正常的,爸爸媽媽可以及時糾正,但不要過于較勁。其結果往往容易挫傷寶寶的自信,降低語言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爸爸媽媽在寶寶語言習得過程中要注意的是: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語言示范),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模仿),給予充足的時間(練習),寶寶就能夠?qū)崿F(xiàn)語言的自然習得。
問:孩子就是不愛跟我說心里話,讓我鬧不明白他心里想的。怎么才能讓他多跟我說說心里話呢?
答:寶寶不愛跟爸爸媽媽講心里話,原因有很多,爸爸媽媽的態(tài)度是非常重要的。有個叫佳佳的寶寶曾經(jīng)整天小嘴不停,追著大人說這說那。但爸爸媽媽工作都很忙,勞碌了一天,回到家里又要做家務,好容易閑下來想歇歇,佳佳又跑過來纏著說話,媽媽不勝其煩:“乖女兒,別吵了,讓媽媽靜一會兒!”只顧閉目養(yǎng)神,沒有注意到佳佳臉上失望的表情。漸漸的,媽媽發(fā)現(xiàn)佳佳變得越來越“淑女”了,常坐在小椅子上發(fā)愣不說話,媽媽想和她聊點什么,佳佳也不響應,這下,媽媽又添了新的煩惱:佳佳怎么成了“小啞巴”?你看,你的寶寶是不是也是由于缺了回應才變得不愛說話的?
更多時候,寶寶不愿講話不是不想說。在一個家庭中,這樣的畫面是極為普遍的:爸爸媽媽整天喋喋不休地嘮叨,叫寶寶要這樣不要那樣,說得口干舌燥。而一旦寶寶要說點什么時,常常被爸爸媽媽打斷或糾正;或者寶寶說了半天,爸爸媽媽置若罔聞,甚至不耐煩地要求寶寶閉嘴。自己的發(fā)言總不被注意,不受重視,寶寶還會有表達的愿望么?
問:以前,孩子特別喜歡跟我說幼兒園的事兒,可最近我發(fā)現(xiàn)怎么問他也不愿跟我說幼兒園的事兒了。真是有點鬧不明白。
答:寶寶態(tài)度的改變,也許跟爸爸媽媽對待寶寶的態(tài)度有關系,牛牛的故事就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牛牛從幼兒園回到家,興沖沖地告訴媽媽:
“今天我把晨晨的圖畫紙給撕了。”還沒容他往下說,媽媽已經(jīng)板起臉來:
“你怎么那么淘氣呀!告訴你多少次,不許弄壞人家的東西,怎么就是記不住呢!”劈頭蓋臉的教訓把牛牛打蒙了,他本來還想讓媽媽知道:其實那是幼兒園在玩兒撕紙游戲,看誰能用紙撕出好看的形狀,徐子晨不會做,牛牛是在幫他,而且,老師還表揚了牛牛呢!這下,牛牛想:以后再也不和媽媽講幼兒園的事了。
所以,當寶寶不愿意和你講心里話時,很可能就是你自己出了問題。有的爸爸媽媽可能會迷惑不解:我對寶寶挺關心,也不忘多和寶寶溝通,為什么還是聽不到寶寶的心里話?那就要看看寶寶告訴你心里話時,你是怎樣對待他的了。如果你對寶寶的想法,總是持否定的態(tài)度,一味譏笑寶寶的無知,批評他的不足,拒絕他的要求,責備他的錯誤,那就會讓寶寶有了成見:一講心里話就要挨說挨罵,他怎么會向你敞開心扉呢?
問:我家的寶寶在家里是個“話匣子”,小嘴就沒有閑著的時候?勺詮霓D園以后,新老師就跟我們反映說寶寶在班里沉默寡言,很少發(fā)言。這是怎么回事呢?
答:對膽小的寶寶來說,幼兒園里的環(huán)境也許對他就是一個大挑戰(zhàn)。面對一個新的集體,寶寶會感到不安全。新的環(huán)境,陌生的人,初次接觸的事物都可能讓寶寶有所顧慮,因此寶寶閉緊小嘴,拒絕交流其實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行為。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不必過分焦慮,和老師充分溝通,請老師給予寶寶必要的關注。再給寶寶一段時間,寶寶自然就會融入到新的集體當中,變得跟以前一樣“口若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