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老爸老要我背唐詩,我一氣就把老爸書架里的書,一本本拿出來撕。最后,老爸說,你別撕了,也別背了,我每天念給你聽。聽一首詩,就再給我講一個故事。長大了,那些優(yōu)美的唐詩都深深地刻進了我的記憶里。
說到興趣,最近一位朋友和我說起時下在幼兒園中流行的興趣班。我說很不錯啊,都是些什么班呀?朋友告訴我,興趣班主要是鋼琴、美術(shù)、英語和算術(shù),我聽了差點厥倒———這與其叫孩子的興趣,不如說是父母的興趣,F(xiàn)在知道如今的孩子為什么那么早熟了。相比之下,小時候只知道摸魚、釣龍蝦、吃麥芽糖的我們,是何等的幸福。
玩,是一種能力
已經(jīng)大班的萌萌最近總這樣,早上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是“今天我不去幼兒園”,媽媽只好又哄又嚇,可小女孩就是不愿意去,問她為什么?是不是老師批評你了?是不是同班的小朋友欺負你?她都說不是,最后萌萌突然擠出一句,“幼兒園不好玩!”
有一次采訪一位音樂人,偶然問起,他做音樂的心得,他邊喝著啤酒,邊告訴我,就玩唄。音樂又不是做數(shù)學,玩著玩著就會有靈感。還有一次采訪一位優(yōu)秀的程序設(shè)計師,也問他心得,他邊玩著電子游戲,邊告訴我,寫程序就是玩唄。玩著玩著,那些數(shù)字自己就會跳出來。你看那些計算機系里,天天死啃書的學生,為什么到了關(guān)鍵的寫程序這一關(guān)時就傻眼了,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玩。
音樂和程序設(shè)計,一個是藝術(shù)類、一個是純粹的數(shù)理化,原來想應(yīng)該很不一樣,哪知道,想要做到優(yōu)秀,同樣需要有一顆會玩的心。玩,是人重要的天性,而這種天性在我們童年,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我們總是把童年視為人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如果這一段時光,都無法感動快樂,那將不僅僅是遺憾,更是一種對孩子莫大的傷害。然而的確有孩子在幼兒園,被剝奪了玩的權(quán)利,代之以學習、考試。對此樂此不彼的,我相信,更多的還是父母望子成龍,然而剝奪了孩子玩的權(quán)利的同時,你們是否想過,不會玩的孩子,才是那種永遠不會有出息的孩子。
小時候最會打彈弓、捉青蛙的小小孩子王,長大了做什么事,也比同伴更能玩得轉(zhuǎn)。玩不是一個具體的項目,而是一種不斷尋找快樂的能力。數(shù)學很枯燥,會玩的人在里面找到了數(shù)學的快樂。彈琴彈得好的人,永遠是那種在彈琴中找到樂趣的人。生意做得好的人,不一定是那種看似聰明的人,而往往是,在一個別人感覺沒戲的生意里找到了自己快樂的人。
玩,是人的天性
某幼兒園雖然園內(nèi)花草修剪得格外整齊漂亮,各種滑梯、秋千等幼兒娛樂設(shè)施應(yīng)有盡有,然而,一整天都很少看到孩子在上面開心的玩樂……
認識的一位幼兒園老師告訴我,在她工作的幼兒園,請了好幾位鋼琴、美術(shù)老師,她現(xiàn)在也要放下正常的幼兒教育,去教孩子們算術(shù)。正常的幼兒活動,被各種名目的課業(yè)代替。許多孩子不愿意彈鋼琴做算術(shù),哭著要回家。她看著都心痛。
然而,這一切改變,又是那么迫不得已——現(xiàn)實使然,父母愿意。你不開這些班,孩子父母還不樂意。學習并不是件壞事,但如果為了學習而不讓孩子們玩,那么在學到有限知識的同時,孩子失去的東西似乎更多。知識是可以不斷地去學習增加,然而童年錯過就沒有了,在童年被學習扭曲的個性,才會真正影響孩子的一生。
不會玩的孩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