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也許很會考試,然而社會工作的經驗卻告訴我們每一個成年人,會考試和有能力往往沒有什么關系。
我們生下來不是為了考試的,我們生下來是為了快樂的,快樂了才會玩。
不存在的水晶鞋
崔女士帶兒子到一所重點小學報名。學校的第一句話是:你兒子有“證”嗎?原來,在這里,可是獲獎證書、考級證書,級別越高越好。難怪現(xiàn)在的孩子很早就被父母領著上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器樂、書法、繪畫、舞蹈、語文、數學、英語……孩子們直報怨幼兒園“一點都不好玩”!
讓我們來看看,是誰剝奪了孩子快樂的權利,乍看好像是幼兒園想多賺點錢,然而筆者卻不這么認為。證當然是要考的,要考試當然是要學習的。為了跨進理想的小學,幼兒園開辦各種班,就有了理由。到底用什么來評價教育是否優(yōu)秀?收費高的就一定好嗎?為了上“優(yōu)秀小學”、“貴族學校”,讓孩子不像孩子,這和灰姑娘故事中,那個為穿水晶,把腳割去一塊的女孩有何區(qū)別?
在這種不健康的環(huán)境下,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提早適應未來的所謂的水晶鞋,父母們巴不得孩子在學前多學點東西;巴不得在孩子幼小的大腦里塞進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加上在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一向認為:玩就是浪費生命,早點開始學習,在許多父母看來,是件好事。多學點將來才會有出息的心態(tài),仍頑固存在于許多父母的思維中。他們甚至不惜傷害孩子的童年,壓抑孩子的個性,在所謂“興趣班”的流行中,父母成為這股潮流最大的推波助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