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記錄:
今天我的活動是給孩子們講一個故事——《大嘴巴河馬找工作》,孩子們都很感興趣,聽得很入神。當我講到“大嘴巴河馬剛一開口唱歌,玻璃就掉了下來,這是為什么呢?”孩子們馬上舉手回答,我請許奕誠來回答問題,許奕誠很認真又很興奮地回答到:“因為河馬的聲音太大了,‘啊-啊’,所以玻璃掉下來了。”說完,又仰起脖子叫了幾聲。我請他坐下,并肯定了他的回答。沒想到,他才坐下來,又開始叫了起來,其他小孩也似乎很感興趣,都紛紛開心地效仿起來。
看到孩子們這樣,我頓時沒了主意?吹皆S奕誠那樣開心地仰著脖子“練嗓子”的樣子,我突然很生氣,于是“笑里藏刀”地問道:“許奕誠,你是大嘴巴河馬嗎?”孩子們聽到了,都紛紛停住了“練聲”。我很滿意地繼續(xù)我的故事,可是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的注意力已經(jīng)開始下降了,小動作多了起來,這是怎么回事呢?我納悶了。
案例分析:
孩子們對這個故事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們對動物的一些特點很感興趣,特別是對怪異的事件很感興趣,比如說河馬嗓門大的特點,他們很喜歡。因為喜歡,所以他們愿意紛紛效仿,這是他們表達自己對故事理解的一種方式。而且,語言課在很多的情況下都是老師講孩子聽,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下降,孩子自己也想通過這樣的效仿來增加一些情趣。然而對于這一點,我卻沒有意識到,反而利用教師的權威將這種自然的流露壓制了下去。孩子是順從了我的“意愿”,可是,他們也沒有興趣再聽我講故事了。相反,如果我滿足了孩子的這點小小的愿望,讓孩子們盡情“效仿”的話,我想不僅孩子的興趣得到了滿足,也會讓孩子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后面的活動中去的。
“你是大嘴巴河馬嗎?”這樣的“笑里藏刀”,說給我自己聽,我都覺得很傷心,很難過。作為一個老師,我是多么的無知啊,我的教育理念是多么的落后。〗處煈撌呛⒆踊顒拥闹С终、引導者,而我不但沒有引導、支持,反而采取了壓制的態(tài)度。這于“二期課改”的教育理念相處是多么的背道而馳!我的那些孩子們,當你們聽到老師的那些話時,是不是很失望,很傷心呢?
很對不起我的那些孩子們,但是我想有了今天這樣的思考,我會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觀念,真正把孩子的興趣,把孩子放在活動的首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