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5歲時,最大的問題就是“怵窩子”——見了陌生人發(fā)怵,到了公共場合發(fā)怵,在人前講話更發(fā)怵。要是讓她當眾表演個什么小節(jié)目,那簡直比登天還難。我這個性格活潑外向的媽媽,實在無法接受“怵窩子”的女兒。為此,我下決心讓女兒大方起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有經(jīng)驗也有教訓。
教訓之一、空講道理
針對女兒在唱歌、跳舞方面天份比較好的優(yōu)勢,我給女兒擺出了一大堆道理:你那么聰明,歌唱得好聽,舞跳得好看,還會講故事,大家都很喜歡你,可你為什么那么膽小呢?你看,電視里的小朋友比你還小,人家什么都不害怕,你要是給大家表演一個節(jié)目,大家就會更喜歡你……大家非常喜歡看你跳舞、聽你唱歌,你不給大家表演,慢慢地大家也就不喜歡你了……女兒聽了,低頭不語。有一天,鄰居們聚在院子里聊天,女兒也玩得正高興,我就請女兒給大家唱個歌,女兒聽了一怔,隨即跑到我身后。我鼓勵著女兒:“你的歌唱得特別好聽,大家都想聽你唱歌,寶貝兒真勇敢,給大家唱一個吧!”女兒幾次想張開嘴,但都欲言又止,磨嘰了10分鐘,最后以痛苦的哭聲而告失敗。
教訓之二、急于求成
為了鍛煉女兒的膽量,女兒6歲時,我送她到戲校學習京劇。女兒非常喜歡,并且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藝術天賦,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頗得要領。并與同伴一起登臺演出,演出后女兒也非常興奮。我也得意:這下好了,看來女兒不“怵窩子”了。于是,我為女兒創(chuàng)造了一次在眾人面前表演的機會,且十分有把握地認為女兒這次一定會有出色的表現(xiàn)。
那是在姥姥家聚會時,我提議讓女兒給大家唱一出《霸王別姬》,姥姥帶頭鼓掌,大家異口同聲:“歡迎,歡迎,熱烈歡迎。”我讓女兒站在屋子中間,對女兒說:“開始吧!比f沒想到,女兒站在那里,10多分鐘還是沒張開嘴。我真是有點搞不懂,這兒所有的人都是她非常熟悉的,沒有一個陌生人,怎么就不敢張嘴唱呢?我耐著性子鼓勵她,等待著她,結(jié)果又過了5分鐘,女兒還是不張嘴,固執(zhí)地站在那里。我按捺不住了,開始了訓斥甚至挖苦:都6歲了,連3歲的孩子都不如,你有什么可怕的,這個樣子大了能干什么?女兒開始發(fā)出了低低的哭聲,那是一種壓抑的、委屈的哭聲。哭聲像從腹腔深處發(fā)出的,并且身子開始搖晃,像要哭暈過去一樣。此時的我十分懊悔,急于求成恐怕只能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
經(jīng)驗之一、放松心態(tài),順其自然
經(jīng)過幾次失敗之后,我不斷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的個性天生就有差異,女兒的性格不屬于開朗外向型,不能用自己心中的標準去要求女兒;再則,女兒沒有上過幼兒園,集體生活少,接觸的人少,表現(xiàn)的機會也少,再對本來膽小的她嚴格要求,逼著她去表演、去表現(xiàn),確實難為了她。于是,我改變了教育方法——放松心態(tài),順其自然。要讓孩子放松心態(tài),我這個做母親的首先就要放松心態(tài)。正因為自己的心態(tài)不夠放松,才將孩子“怵窩子”的問題看得太重,過多的關注給孩子造成了更大的壓力。這樣,愈發(fā)引起了孩子的緊張心理,孩子反而更難在人前表現(xiàn)了。
認識轉(zhuǎn)變后,我不再要求女兒在人前做她為難的事情,也不給她提類似的要求,甚至與女兒交流時,也不再涉及這類問題,目的是為了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過了一段時間,我竟發(fā)現(xiàn)女兒回到家里后,開始輕松哼唱她在戲校里學習的唱腔了,哪怕旁邊有鄰居或其他人。
經(jīng)驗之二、創(chuàng)造條件,積極鼓勵
女兒上小學了,入學考試時,因回答問題聲音小、膽怯,主考老師很生氣,給了她“良”的成績。爺爺回到家后耿耿于懷,將不滿掛在嘴邊,因為爺爺知道孫女聰明伶俐。我和丈夫為了不給女兒造成新的壓力,說服爺爺,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流露不滿。丈夫也十分會做工作,考試回來當天,他就抱起女兒,舉過頭頂說:“沒關系,我女兒是最棒的,下次拿個優(yōu)回來!
我十分了解女兒的性格和能力,女兒在瑞文測試中智商成績?yōu)椤俺瑑?yōu)”,動手、動腦和動口能力都發(fā)展得很好,主要的問題就是發(fā)怵,特別是對陌生人和環(huán)境的發(fā)怵。為了讓孩子不再發(fā)怵,敢于在眾人面前講話,我們在家里除了盡量多地給她以鼓勵外,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