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個學術的說服力。這就是毛主席說的那個開中藥房的,拉出來全是各式中藥,但是對學術建設有好處還是壞處我也不清楚,九十年代中國經(jīng)濟學的學術重建里,我和樊綱討論過,現(xiàn)在用盛洪的話來說就是掉西方人的套里了,每個人都滿腦子文獻,具體政策問題提不出來,提出來都不對。那也有問題。
信:我總感覺我們的中小學教師在知識量上很缺乏?
汪:我的思維全是經(jīng)濟學的。在一個社會情境里,教師們不用為柴米油鹽發(fā)愁的時候,他是最早要關注人類命運的。小時候我是最淘氣的一位,我一二年級的時候因為太鬧,二年級的老師給我起了外號,說你這塊肉是臭肉,結果我的外號就叫臭肉,到四年級碰到一個好老師,她看著這孩子太淘,但又聰明,她就想辦法刺激他的自尊心,淘氣孩子無非就是自尊心沒有開發(fā)出來,她突然出乎我意料,把我的一篇作文當范文全班讀了一下。我很驚奇,從來沒人表揚我,其實范文也不好,用了一個詞兒是成語,她就唯獨把我的文章挑出來重點表揚成語的用法,那一刺激也不知道哪根神經(jīng)亂了,數(shù)學競賽第一,語文競賽第一,全都第一了。四年級碰上這位好老師,以后就沒事兒了。所有的鎖都肯定有一把鑰匙能開。好的老師肯定都知道。
信息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