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對象:包括認識對象――各活動要素及其關系;操作對象――自身的肢體、運動器械和伙伴活動;發(fā)展對象――自身的身心素質。
動機和目的:主要有認識性動機與目的(包括認識外界事物和認識自我)、操作性動機與目的(包括運動器械和他人、運動自身的軀體等)和發(fā)展性動機與目的(主要有學習動作、 發(fā)展體能、模仿、 競賽、娛樂、交往、審美、表現(xiàn)、創(chuàng)新和道德等)三大類;在動機與目的的層次上,有總的動機與目的和分類動機與目的。如發(fā)展體能時總的動機與目的,發(fā)展速度、力量、靈敏等為分類動機與目的。按水平可以分為參加活動、滿足需要層次以及只覺發(fā)展動作、能力和素質層次。如魔方動機與目的可以分為滿足模仿需要、參加模仿活動和發(fā)展模仿能力等兩個層次。此外,按時間流程可以分為總動機與目的和階段性的動機和目的。
操作活動:主要從幼兒運動動作系統(tǒng)反映出來。如圖所示:
活動方略:包括組織活動――也就是排隊、分配角色、起動和結束活動以及活動順序等;方略活動――包括模仿、創(chuàng)新、競賽、審美、朗讀兒歌等有計劃的活動和活動過程中隨機使用的策略活動, 如在四散追捉跑中追者采用窮追不舍、 聲東擊西、趁其不備、突然出來等捕捉策略。
活動環(huán)境:主要指活動的外環(huán)境和內環(huán)境。外環(huán)境由自然環(huán)境(包括空氣質量、濕度、氣壓、日照、風雨雪、花草樹木、禽鳥魚蟲以及時間等天然自然環(huán)境;和場地、器械、布景、飾物等人工自然環(huán)境等。)和社會環(huán)境(包括人際關系、交往活動、活動群體素質以及隊形、配樂、兒歌、群體情緒等)組成。內環(huán)境是指活動主體的身體內部細胞外液和心理狀態(tài)等。
活動結果:由三部分組成,第一認識性結果,包括動機、目的、原有動作的選定、新設計動作方式、內外環(huán)境的信息、反饋和評價的結果、調控指令、主體身心活動的變化、知識的獲得、強化認識能力以及情意的變化等。
第四章 幼兒園體育活動的目標和內容一、幼兒體育能力體育能力:指有效完成體育活動的本領,它由身心各種因素構成。
幼兒體育能力:幼兒有效完成體育活動的能力系統(tǒng),包括運動能力和非運動能力。
附: 狡猾的狐貍 (5歲一6歲)功能:(1)發(fā)展四散追跑能力;(2)發(fā)展觀察和思維能力.(3)培養(yǎng)誠實品德。
玩法:游戲人站成一大圓圈。游戲開始后,幼兒全閉上眼睛,教師在圓圈外走動中輕輕觸一幼兒手,請他當花狐貍,其余幼兒當小雞。聽教師信號后,幼兒睜開眼睛,齊說兒歌:"花狐貍.真狡猾,躲在人群里,藏起大尾巴。挨個看,細細查,找到就要躲開它!同時仔細觀察,尋找花狐貍。說完兒歌后, 花狐貍立即向圈內走一步,同時舉手說:"我在這兒!"然后即追捉四處奔跑的小雞。 被追到的小雞退出游戲。追捉40秒-50秒后,教師喊:"花狐貍溜了!"花狐貍退出,小雞走回原處。
規(guī)則:
(1)教師選花狐貍時,小雞必須閉上眼睛。
(2)說完兒歌后,花狐貍必須邁出一步后才能去追捉。
指導建議:
(1)教師要引導幼兒認真觀察、尋找狐貍,要幫助幼兒養(yǎng)成有順序觀察的習慣,學會從同伴的眼神、面容、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來分析誰是狐貍,以便早些提防他.下面一些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的方法可供參考:
、賹W"找狐貍"的游戲,不做四散跑。主要幫助幼兒形成"找"的意識,掌握找的方法,提高觀察和思維能力.教師可采取以下方法來指導:
甲、巧選狐貍。先選膽怯、羞澀的、易于流露感情的幼兒當。這些幼兒在眾目睽睽之下,臉易紅,眼亂看或發(fā)呆,手足失措,別人找時,易于識別。待幼兒識別能力提高后,再選善于"假裝"的幼兒當。
乙、變化走動路線。幼兒多是在教師走動的范圍內來找狐貍。因此,初做時要走得近些,縮小尋找范圍,然后逐漸加遠。
丙、影響狐貍。采用一些措施影響狐貍,使其露出馬腳。如教師可幫助小雞挨個去識別,可用語言來影響。如說"看狐貍裝得跟小雞一樣, 小雞別受騙!""狐貍露出馬腳了,仔細看!"還可規(guī)定如被找到則停止游戲一次。
、谠谟變阂研纬烧业囊庾R后再做完整的游戲。這時為了給小雞更多的時間找,可規(guī)定說兩遍兒歌再追捉.要防止幼兒只想跑不去找的傾向。
(2)要教育幼兒要嚴守規(guī)則,在教師選狐貍時不睜眼偷看。
(3)游戲做熟練后,可請幼兒來選狐貍。
(4)追捉跑的變化方法請參看前文。
以"狡猾的狐貍"為例:在分配角色活動時,幼兒主要是等待主導人分配角色,遵守規(guī)則,要求具備規(guī)則知識和行為自控能力;在找狐貍階段,幼兒要尋找狐貍并且狐貍要學會隱藏自己,要求幼兒具備對人的觀察能(社會認知能力)和隱藏自己心理活動的能力;在追捉躲閃活動進行時,幼兒要學會躲閃和追捉對手,嚴守競賽規(guī)則,避免碰撞同伴,這就要求他們具有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與能力,躲閃能力,變向跑、變速跑和快速跑的能力,選擇捕捉對象的能力,觀察意識與能力、運用躲閃、追捉策略的能力等;而游戲的找伴活動中,幼兒要聽信號后迅速找伴拉圈,則必須具備反應速度、應變能力、注意廣度和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