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到學習困難、考試成績不佳可能不是因為智商低或是學習不認真不努力,也許是他(她)患上了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癥。據新聞晚報報道,如今,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正在威脅著兒童,特別是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兒童心理健康。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已有10%—30%的兒童不同程度患有此癥。
如今,常有一些家長因為孩子學習成績不佳或與他人交往困難等原因帶他們到醫(yī)院、兒童教育機構測試智商。然而測試結果表明,這些孩子的智商完全正常。其實,這些孩子的癥結并不在于他們的智商,而是不同程度地患有感覺統合失調。
由于感覺統合失調,使這些正常孩子的智力水平沒有得到充分發(fā)展,對學習能力、運動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造成障礙。這些障礙又使孩子的心理總處于一定的紊亂狀態(tài),因而學習能力和生活質量就會不斷下降。
些視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在學習上會出現閱讀困難(漏字竄行、翻錯頁碼)、計算粗心(抄錯題目、忘記進退位)、寫字時常常過重或過輕、字的大小不一、出圈出格等視覺上的錯誤,從而造成學習障礙;生活上經常丟三落四、沒規(guī)律。而聽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則表現為上課多動、協調能力差、手腳笨拙(常撞倒東西或跌倒)。嚴重的還可能出現在體育活動中動作不協調(不會跳繩、拍球)、音樂活動中發(fā)音不準(走調、五音不全),與人交談、上課發(fā)言時會口吃。
由于許多教師、家長還不了解這種“疾病”,以為在學習和交往中出現的問題是孩子不聽話或粗心大意造成的,結果教師找家長、家長訓孩子,甚至還打罵孩子,反使問題惡化。
感覺統合失調直接影響兒童的學習接受能力,特別是在幼兒園大班和小學中低年級里。這些孩子在班級里往往不受大家歡迎,而且情緒波動大、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yè)速度慢、質量低、人際關系也不協調,因而學習成績差,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專家說,不少家長都過分疼愛孩子,不舍得寶寶爬行,因此不少孩子沒有學習爬行,就直接走路。在嬰幼兒時期缺乏鍛煉四肢之間的協調能力,同時視覺、觸覺的協調能力也沒有得到強化;營養(yǎng)過剩也造就了很多小胖墩,不愿意活動、一動就累;而剖腹產率不斷上升,胎兒沒有得到產道的擠壓,有的早產、早期腦部創(chuàng)傷等意外也會導致兒童感覺協調能力出現失調。
專家建議,年齡越小矯正感覺統合失調就越有效,最有效的時機是小學三年級以前。3歲以前的嬰幼兒正處于感覺器官敏感期,采用專業(yè)感覺統合教具,通過特定訓練方法,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參與,提升孩子的動作協調、理解、記憶、邏輯和情緒等各方面能力;而3歲以后,通過一系列矯治方法解決學習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