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怎樣教孩子認識橢圓形?
橢圓也是兒童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幾何圖形之一。但是,橢圓形的特征卻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那么,怎樣教孩子認識橢圓形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在和圓形的比較中來認識。
圓形與橢圓形的區(qū)別在于圓形邊上任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都相等,橢圓形邊上任意一點到中心的距離;橢圓形長長的、扁扁的;圓形與橢圓形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一條封閉的光滑曲線,無棱無角。在教孩子認識橢圓形的時候,我們要引導他們觀察:橢圓形也是圓圓的,但它常常是長長的、扁扁的。有些孩子會把橢圓形說成是“扁圓形”,說明他們已經抓住了橢圓形的特征,家長不必硬性糾正他們,而應該承認孩子“發(fā)明”的這個形象的名字,待孩子牢固掌握了橢圓形的特征后,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地代之以規(guī)范的名稱。
在引導孩子比較圓形和橢圓形的時候,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圓形卡片若干個,中間夾雜一個橢圓形的卡片,請孩子說出這些圖形的名字,當孩子拿到橢圓形的卡片時,可能會說是圓形,也可能會說不是圓形。這時,若孩子認為是圓形,家長可以問孩子這和其它的圓形一樣嗎?有什么區(qū)別?若孩子認為不是圓形,家長要進一步追問為什么說它不是圓形?引導孩子發(fā)現并說出它是圓形,不太圓,是扁圓或長圓,所以,像這樣的圖形就叫做橢圓形。
我們還可以通過游戲的方法讓孩子感受圓形和橢圓形的關系。家長可以拿兩個軟鐵絲做成的圓形和橢圓形,和孩子一起玩一個魔術游戲,家長請孩子檢查他手里拿著的圖形確實是一個圓形和一個橢圓形,然后要求孩子閉上眼睛,當孩子又睜開眼睛時,手上的兩個圖形已變成兩個圓形,然后再讓孩子閉上眼睛,家長盡快地把兩個圓形變成橢圓形。孩子一定非常想嘗試,那就和孩子互換角色,由家長來做觀眾,孩子來做魔術師。在有趣的游戲過程中,讓孩子來體驗圓形和橢圓形的細微差別。我們還可以利用電腦中的繪圖軟件,來讓孩子感受圓形和橢圓形的變化關系。用鼠標拖動光標拉長或縮短圖形,既可以把圓形變成橢圓形,也可以把橢圓形變成圓形,孩子一定會喜歡這個有趣的變化!
總之,在幫助孩子認識橢圓形時,一定不要孤立進行,而要把橢圓形與圓形相比較而進行。
65.怎樣幫助孩子認識不同圖形之間的關系?
各種平面圖形雖然特征并不相同,但彼此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如:兩個一樣形狀一樣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構成拼成一個長方形;兩個一樣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兩個寬是長的一半的長方形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一個長方形可以由一個梯形和兩個三角形構成;一個梯形可以由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構成等。通過圖形之間的分割拼合活動幫助孩子認識不同圖形之間的關系。在幫助孩子認識不同圖形之間的相互關系時,可以在孩子認識完一種圖形,再認識另外的圖形時,通過分割和拼合讓孩子來尋找與前一種圖形之間的關系,如在孩子認識了三角形和正方形后,讓孩子通過折疊正方形,把它變成三角形。也可以在孩子認識了很多的圖形后,給孩子提供大小不同的各種圖形卡片,讓孩子自由拆分拼搭,探索同樣的圖形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別的圖形,或不同的圖形可以拼搭成同樣的圖形,如一個正方形可以分割為兩個一樣大小的三角形,也可以分割為兩個一樣大小的長方形,兩個一樣大小的長方形可以合成一個大的正方形,兩個一樣大小的三角形也可以合成一個大的正方形等。
圖形組合的游戲在生活中是很容易進行的。而且它對于兒童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圖形的分割和拼合活動,可以加深孩子對圖形特征、特別是不同圖形之間關系的認識。
第二,圖形的分割和拼合活動,還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可逆關系、等量關系和包含關系等一系列邏輯關系,促進思維靈活性的發(fā)展。如,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一個正方形可以拆成兩個三角形,這就是一種可逆關系;一個正方形等于兩個三角形相加,或一個正方形包含兩個三角形,這就是一種等量關系或包含關系。
第三,圖形的分割和拼合活動,對于孩子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很有意義的。可以讓孩子自由地拼搭各種圖形的組合,甚至可以鼓勵他們用各種圖形來組合成復雜的圖案。孩子在感知圖形的同時,還能享受到一種美的樂趣。
66.怎樣利用實際生活引導孩子等分圖形?
如上所述,孩子對圖形之間關系的認識,主要是通過對圖形的分割和拼合進行的。等分圖形也涉及到圖形之間的關系,它的特殊之處在于,我們不僅要把圖形分成若干個部分,而且其中的每一份都應該是一樣的。
等分圖形的活動,不僅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系,還能鞏固孩子對等量關系的認識。因此是一種有意義的活動。
在教孩子學習等分圖形時,我們應從簡單的圖形開始,逐漸到復雜的圖形:開始可以等分正方形、圓形,然后過渡到等分長方形、橢圓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等;可以先進行2等分,后進行4等分以及其它的等分形式。在步驟上,可以先分后合。方法上,可以先由家長示范,說明如何分合圖形,然后由孩子操作練習,也可以先啟發(fā)孩子自己探索如何分合圖形,家長再給予必要的解釋或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