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成功的啟發(fā)技巧"啟發(fā)式教學(xué)"的標語,幾乎在每一張幼稚園的招生簡章上都能看得見。但是媽媽們得小心,以大人為中心的啟發(fā),仍舊是依成人的主見"傳授些知識給孩子,讓他們被動地去領(lǐng)悟、記憶或模仿",完全不同于蒙氏教育里的"讓孩子們自己去打開吸取知識的靈窗,運用自己的思考,而日新又新"。讓我們從一句問話中來體會這種不同(當(dāng)然,得視兒童發(fā)展的程度來發(fā)問):
▲傳統(tǒng)式:小明,你看看這兩個球有什么不一樣?哪一個是大的?哪一個是小的?
▲蒙氏:來!小明,摸摸看這兩個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前者的問題,局限性大,而且早已規(guī)定好兒童必須回答些什么問題。后者的彈性非常寬,他不僅要小孩親自摸摸看,去體會感覺,更將問題的限度放到最大,孩子可以靈活運用自己的腦子,發(fā)現(xiàn)事物的種種不同和奧妙。再來,前一個問題,是老師"期待"的有限答案;后一個問題,是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各種的答案。觀點與立場,是多么大的差別呀!
如何啟發(fā)孩子,是一件頗難的工作,需要相當(dāng)多的思考與技巧,經(jīng)驗的累積與專業(yè)性的訓(xùn)練,都是不可缺乏的修練。但假如您是一個新手,無法拿捏其中的訣竅,要心里擺著一個譜:"以孩子為中心,讓他去動頭腦",話出口前也先細細咀嚼再三,時日一久總可以揣摩得到其中方法的!
具備愛心、耐心雖然兒童在本能上有與生俱來的"內(nèi)在的動機",會驅(qū)使他(她)們自動地去接觸環(huán)境、喜愛環(huán)境,以及各形各色的教具;但如果沒有老師用她們的"愛"去關(guān)注和啟發(fā),兒童的學(xué)習(xí)興趣,便難以持久而"見異思遷",而使得蒙氏倡稱幼兒成長的"工作"(指兒童自己去接觸環(huán)境,實際地去操作教具而求長遠的工作),變成一般成人眼中所謂的"游戲";意義和效果就完全變質(zhì)了。所以有愛心、耐心、高度教育修養(yǎng)的導(dǎo)師,才能使孩子的智力與體能得到有秩序、有層次的發(fā)展。
方法論(三)──教具(上)▲小明拿著一盒積木,蹲在地板上,一塊接一塊地往上堆,五顏六色,美麗極了,就在堆完了一座"城堡"后,他將積木往地板上一扔,頭也不回地走了!
▲小華拿了一塊地毯鋪在地板上,又從架子上將十塊粉紅塔由小到大,一塊塊地取了下來,放在地毯的上方,他坐了下來,找出最大的一塊,放在第一層,接著又找出了次大塊,將它放在最大塊的上方于是,他以同樣的方法,一直做到最小的一塊也完成,又用手檢查了一下是否整齊。做完后,他又一塊塊地放回架子上,地毯也收好。
注意到?jīng)]有?這兩種活動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小明玩的,我們稱為"玩具"?小華玩的,我們稱為"教具"?
教具與玩具的不同"教具"帶有"教育"的功能,所以它具有嚴肅的意義,不能隨意地被安置在廚房或者客廳;也必須有專屬的"活動室",與特定的使用規(guī)則,如此它的功能才能被尊重。再來,由于教具具有特定的教學(xué)作用;例如粉紅塔,為了讓孩子能以觸覺與視覺來分辨大小,所以在顏色上也就設(shè)計成單一化,目的在造成注意力的集中,而不會為其他因素所干擾。但是,在孩子能完全地熟悉這個基本功能后,它能被允許與他種教具變化地使用。
教具具有教育孩子了解大小、輕重、高矮、乃至最大、次大……至最小,讓孩子能產(chǎn)生次序、順位等等"秩序"感的教育特質(zhì);這種特質(zhì)不只顯現(xiàn)在教具物的本身,也旁及到外圍的一切行動。所以,使用者必須有秩序地取下教具,有次序地歸位以及要的尊重它、維護它的素養(yǎng)。在這樣教養(yǎng)下的孩子,長大了就會尊重"長幼有序"和"先來后到"等社會倫理和社會秩序。
至于玩具就不一樣了!玩具的制造,雖然有些也帶點教育意義,卻不是十分明顯,它的大部分目的只是想利用小孩子的好奇心,想賺媽媽荷包中的錢,而媽媽為了暫時免除孩子的糾纏,或是爸爸想同時滿足孩子和太太的要求,也就不惜花費地買回家去。但孩子玩了不久,就想要了解為什么那輛小汽車,既沒有司機也不會掉下玩具盒子外面去?自動會轉(zhuǎn)頭,好像輪子上有眼睛?比爸爸還能干!究竟有什么道理?想問明白,卻常為難了媽媽;媽媽推爸爸,孩子卻等不及,只好動手自己拆,不到兩天,"玩具"成了廢物;仍舊滿足不了孩子的好奇,而且引起一連串的后遺癥,如孩子輕視爸、媽無能,既不能給他滿意的解答,又不能替他修復(fù)玩具,于是纏著、哭著又要買更"好玩"的。造成媽媽買也不是,不買,孩子的哭功、纏功更加煩人……所以說,玩具無法滿足孩子的道理也在這里呀,它蘊含不深的教育意義是無法帶給孩子們成長的!